坏果的作用吗?

覃月晨覃月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坏血病,亦称“维生素C缺乏病”。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L-抗坏血酸)所引起的疾病,通称为坏血病,包括远古坏血病、成人坏血病、地方性坏血病和周期性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 所引起的全身疾病。维生素C参与人体胶原、神经组织代谢,促进铁吸收,参与胆固醇代谢和糖代谢,保持血管正常的弹性等生理功能。当人体内的维生素C缺失时人体的内环境不能保持在稳态,代谢和生理功能会发生异常,进而引起坏血病。坏血病的临床表现为粘膜和皮肤淤点淤斑、齿龈肿胀出血、创伤愈合延迟、四肢关节出血,严重患者可有内脏、颅内出血及贫血等。

坏血病在古代称为“ Antarctic plague ” ,意思是南极洲的瘟疫,其实坏血病的产生与地区关系不大。因为坏血病常在南、北极或者远海地区的船队出航以后发生,导致船员大量病死影响到航程,这些地区的探索因此而受到阻碍,所以才有了南极洲瘟疫的说法。坏血病在15至18世纪的远洋航行中横行肆虐,如1497年卡伯特航海中3名船员患病、1520年麦哲伦航海中110名船员患病、1499年奥杰航海中全体船员患病,甚至导致麦哲伦航海中72%的船员死亡、卡伯特航海中3名船员死亡、奥杰航海中全体船员死亡。

坏血病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亚里士多德所著的《动物的生殖》 (On the Generation of Animals) 。

坏血病的病因

人类和其他灵长目动物由于基因变异而缺乏古洛糖酸内源氧化酶 (gulonolactone oxidase) ,因此无法将葡萄糖或半乳糖苷酸转化成为抗坏血酸,因而必须依赖外源的抗坏血酸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因此人类和其他灵长目动物抗坏血酸的缺乏症即坏血病,是由于长期身体缺乏维生素C所造成的疾病。

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在食物中多呈酸性环境存在,因此吸收时多以后盐酸形式进入人体,在小肠中该盐酸重新转化成为抗坏血酸与葡萄糖共用载体进行协同转运,而被重新吸收。因此肠腔内葡萄糖含量将影响抗坏血酸的吸收速率。对于食物中含有较高抗坏血酸含量的人群,每日抗坏血酸的生物利用率在10%~45%之间。而对于严重坏血病患者,外源抗坏血酸的吸收率比正常人高50%。

人体中约50%的抗坏血酸存在于皮肤、骨骼和肌肉中,其中肌肉中该物质含量可高达110mg/dL;肝脏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抗坏血酸,其中含量为60~70mg/g;血浆中含有0.5~1.1mg/dL抗坏血酸;淋巴液中含有1.1mg/dL抗坏血酸;脑脊液中含有2mg/dL抗坏血酸;人体中组织液中含有1.4mg/dL抗坏血酸,而人体汗液中不含有抗坏血酸。因此人体内的抗坏血酸主要在皮肤、骨骼、肌肉和肝脏中存在,尤其是肝脏中的含量极高,而脑脊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也含有抗坏血酸,但汗液中不含有抗坏血酸。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