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糕怎么蒸好吃?
在南方,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意思是清明节前后,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正是种植作物的好时候。 而在北方,有句俗语叫“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与南方谚语的意思几乎相同。看来,不同地域的人,根据当地气候状况,所掌握的农耕规律是基本类似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但有多少人知道,这最早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巴蜀之地呢? 24节气成为历代官府颁布的农事情景指南。而它的确立之处正是在巴蜀之地! 在成都遗址和广汉三星堆发现了距今3100多年的竹篾编成的“节气筒”。这种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工具,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公历”。比西方采用的气历早了约800多年。
《周礼·春官》记载的“大师”之职中就有“掌六律管之以置历”之语,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将音律与时间相配合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必然要先确定时间基准点,否则就无法排列节气的先后顺序了。 我国古代确定时间的标准是“子时”,也就是现今使用的“农历”中的第一个时辰。子午流注的说法因此而诞生。而“子时”就是现在的“午夜11点到凌晨1点”。
以“子时”为基准点,按照节气推移,每一天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 “子”时叫冬至,“丑”时叫小寒,“寅”时叫立春……一直推到“亥”时。而后又反过来推导,每一个小时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 “甲”卯时,“乙”辰时……“癸”亥时。 这就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公历——“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