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草什么功效?
白面草的形态特征
夏、秋季采收。内服:煎汤,0.5-2两;研末,1-3钱;浸酒或入丸、散。
白面草根横走,节处生根,细长,直径1-2毫米。茎直立,高20-40厘米,带红色,纤细,光滑,基部呈明显的膝曲状,节膨大。基生叶对生长椭圆形,长1-3厘米,宽0.5-1.2厘米,先端钝,边全缘,略带红色,光滑,叶脉3条,中脉稍隆起。花单生腋间,1-3朵集生于茎上部,呈聚伞状;萼片5,披针形,大小不等;花瓣5,倒卵形,紫色;雄蕊10,花丝下部合生成管,上部分离,伸出花瓣外。蒴果球形,长5-8毫米,5裂,熟时裂瓣反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细小,肾形,暗紫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白面草的地理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林缘、路边、草原和沙丘等处,在高山地区生于300-1,300米,向北上升到900米。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等地。苏联和日本也有分布。
白面草的功效和作用
祛痰,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治伤风咳嗽,痈肿。
白面草附方
治妇女赤白带,伤风咳嗽:白面草二至三钱。炖肉或煎汤服。(《泉州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