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椒粉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白胡椒,别名味子、秦椒、白巨椒、丸子、水角等,属胡椒科胡椒属藤本植物。在医药、食品、轻工、农业、化学、生物等领域应用广泛,被誉为“食品化妆师”。在我国,早在2000年前的东汉中期就作为香料被引入使用,唐朝时开始入药。《唐本草》就有“胡椒为荡脏腑恶气,除瘟痢冷痰,止痛止呕,生津消宿食”的记述。胡椒的品种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黑胡椒为未完全成熟果实晒干者,白胡椒为完全成熟果实去皮后晒干者。由于白胡椒不含表皮所含的臭辣因子,因此,与黑椒相比,具有辛温、味辣、无异味、品质好等特点《本草求真》在记述胡椒时也明确指出:此药专入胃经,功同川椒,而功用则有霄壤之别。因其味辛而大热,最能入下返上,所以消痰,最捷甚(胡椒粥:胡椒研末15克,白米30克。胡椒末与白米煮成稀粥,常服可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呕吐),且善解上脘之冷湿;同能散寒,但又止制中脘之冷气,同善下气,又可治并大肠清冷,利下不止。黑椒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开胃、止痛的功效《饮片新参》:“温中下气”。《本草再新》:“温中,散寒逐水,发汗,除胃寒,利三焦。”《别录》:“解冷热气。”《本草经疏》:“能温暖脾胃,除一切冷物恶气,长筋暖骨,下气散结,宽中解表。”现代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反酸水、食少、呕吐、泄泻等症。白胡椒味辛性热,能内入脾胃、外散表寒而具有健胃散寒、发汗、除湿、通肠消食的功效《别录》:“逐水,利气。”《本草再新》:“发汗,除湿。”《中国药用植物图鉴》:“通肠消食,催乳。”现代用于治疗虚寒型胃肠炎、受寒怕冷、大便不爽、风湿痹痛、麻痹、胃寒所致之妇女月经不调、乳汁不通等病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胡椒含胡椒碱2.7%、挥发油2%~4%(含罗勒烯、柠檬烯、葑酮、枯醛、对叶红己醛、芳樟脑、枯黄素、β-细辛醚等)、胡椒脂5%以下(包括丁香酸胡椒脂素及异丁香酸胡椒脂素等)、木栓质、淀粉约28%、树脂、蜡质、纤维素及微量胡椒酮、N-异丁基丁醇酰胺、1-(3`-甲基丁酰)哌啶等;其同属植物假黑壳白豆蔻Piper retrofractum Vater var.xanthocarpum B.L.BurttetSp.(BurttetSp)Hook.f.etThoms.种子含N-异丁基丁醇酰胺。白胡椒煎剂、胡椒碱有镇咳、祛痰作用,但不平喘,可使呼吸道分泌增加和气管分泌物性状变稀,从而有利痰作用。胡椒碱有抗组胺、抗异物性Peritoneal渗出反应、降低胃蛋白酶和酸度、升高血糖的作用。胡椒煎剂(1∶30)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血压显著下降,其有效成分之一的N-异丁基丁醇酰胺,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血压短暂下降,继之显著升高并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N-异丁基丁醇酰胺可对抗乙酰胆碱引起小肠的收缩及组胺引起豚鼠回肠的痉挛收缩,1-(3`-甲基丁酰)哌啶也有对抗组胺的作用,该品注射也有引起血压上升的作用。胡椒煎剂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胡椒在亚洲热带、南亚、东非、西非、美洲和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食用和药用传统,全世界年产量约30万吨,主要生产国有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中国等。我国的胡椒种植和利用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种植海南岛(有500年的种植历史),广东、广西、云南也有少量种植。在我国四川、广东、江苏、江西、安徽等地的中医药材中均有入药记载。